概述
潤滑油添加劑概念是加入潤滑劑中的一種或幾種化合物,以使潤滑劑得到某種新的特性或改善潤滑劑中已有的一些特性。添加劑按功能分主要有抗氧化劑、抗磨劑、摩擦改善劑(又名油性劑)、極壓添加劑、清凈劑、分散劑、泡沫抑制劑、防腐防銹劑、流點改善劑、粘度指數增進劑等類型。市場中所銷售的添加劑一般都是以上各單一添加劑的復合品,所不同的就是單一添加劑的成分不同以及復合添加劑內部幾種單一添加劑的比例不同而已。
(1)清凈分散劑:吸附氧化產物,將其分散在油中。由浮游性組分抗氧化、抗腐蝕、組合、合成。
(2) 抗氧抗腐劑:提高油品氧化安全性——防止金屬氧化、催化陳舊延緩油品氧化速度隔絕酸性物與金屬接觸生成保護膜具有抗磨性。
(3) 極壓抗磨劑:在摩擦面的高溫部分能與金屬反應生成融點低的物質,節省油耗和振動噪音。極壓劑:大部分都是硫化物、氯化物、磷化物,在高溫下能與金屬反應生成潤滑性的物質,在苛刻條件下提供潤滑。
(4) 油性劑:都是帶有極性分子的活性物質,能在金屬表面形成牢固的吸附膜,在邊界潤滑的條件下,可以防止金屬摩擦面的直接接觸。
(5)抗氧防膠劑 用作汽油、潤滑油。石蠟等產品抗氧、防膠劑,橡膠塑料的防老劑。
(6) 增粘劑:又稱增稠劑,主要是聚俁型有極高分子化合物,增粘劑不僅可以增加油品的粘度,并可改善油品的粘溫性能。
(7) 防銹劑:是一些極性化合物,對金屬有很強的吸附力,能在金屬和油的界面上形成緊密的吸附膜以隔絕水分、潮氣和酸性物質的侵蝕;防銹劑還能阻止氧化、防止酸性氧化物的生成,從而起到防銹的作用。
(8)降凝劑 降低油品的凝固點,改善油品低溫流動性。
(9) 抗泡劑:使氣泡能迅速地溢出油面,失去穩定性并易于破裂,從而縮短了氣泡存在的時間。
(10)破乳劑 :對油品有很高的降解性能及水萃取性。
下一篇:金屬材料碳含量的測試方法
- 第三方檢驗機構解析:定義、作用、資質與選擇指南
- IP65 防水等級測試標準詳解
- 金屬材質分析全解析:方法、標準與應用
- LED燈具可靠性試驗方法 ——GB/T 33721—2017 標準權威解讀
- 粉塵涉爆檢測方法與標準體系解析
- 低壓成套開關設備和電控設備基本試驗方法 ——GB/T 10233—2016 標準技術解析
- 電子設備用固定電阻器 第1部分:總規范 ——GB/T 5729—2003 標準技術解析
- 旋轉電機整體結構的防護等級(IP代碼)分級
- GJB 150.2A-2009《軍用裝備實驗室環境試驗方法 第2部分:低氣壓試驗》核心內容、試驗目的、程序及要點的詳細解讀
- GB/T 3075—2021《金屬材料 疲勞試驗 軸向力控制方法》技術詳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