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單位面積中晶粒的數量與晶粒的尺寸有關,晶粒的大小對金屬的拉伸強度、韌性、塑性等機械性質有決定性的影響。檢查材料晶粒尺寸大小,可以評估材料性能。應用范圍包含:鋼、銅合金、鋁合金、鎂合金、鎳合金、鈦合金等。
金屬的強度和塑性與晶粒大小的關系.
強度:存在一個霍爾佩奇公式,材料強度隨晶粒大小變小而變強,溫度升高強度會大幅減小,可是這個公式在納米晶粒時候不適用,納米晶的強度增強的更大;但單晶體強度不遵循上述規律,單晶體的強度很強,并且在高溫時候仍能保持很強強度。
塑性: 在一定體積的晶體內,晶粒的數目越多,晶界就越多,晶粒就越細,并且不同位向的晶粒也越多,因而塑性變形的抗力也越大.細晶粒的多晶體不僅強度高,而且塑性和韌性也較好.因為晶粒越細,在同樣變行條件下,變形量可分散在更多。
檢測標準
晶粒度測試標準
GB/T 4335-2013 低碳鋼冷軋薄板鐵素體晶粒度測定法
GB/T 6394-2002 金屬平均晶粒度測定法
ASTM E112-13 測定平均晶粒度的標準試驗方法
YS/T 347-2004 銅及銅合金 平均晶粒度測定方法
檢測方法
晶粒度檢驗方法有:
(1)滲碳法。將試樣在930℃±10℃保溫6h,使試樣表面獲得1mm以上的滲碳層。滲碳后將試樣爐冷到下臨界溫度以下,在滲碳層中的過共析區的奧氏體晶界上析出滲碳體網,經磨制和浸蝕后便顯示出奧氏體晶粒邊界。這種方法適于滲碳鋼。
(2)氧化法。將試樣檢驗面拋光,然后將拋光面朝上放入加熱爐中,在860℃±10℃加熱1h,然后淬入水中或鹽水中,經磨制和浸蝕后便顯示出由氧化物沿晶界分布的原奧氏體晶粒形貌。這種方法適用于碳含量為0.35%~0.60%的碳鋼和合金鋼。
(3)網狀鐵素體法。將碳含量不大于0.35%的試樣在900℃±10℃、碳含量大于0.35%的試樣在860℃±10℃加熱30min,
然后空冷或水冷,經磨制和浸蝕后沿原奧氏體晶界便顯示出鐵素體網。這種方法適用于碳含量為0.25%~0.60%的碳鋼和碳含量為0.25%~0.50%的合金鋼。
(4)直接淬火法。將碳含量不大于0.35%的試樣在900℃±10℃、碳含量大于0.35%的試樣在860℃±10℃加熱60min,然后淬火,得到馬氏體組織,經磨制和浸蝕后顯示奧氏體晶界。為了清晰顯示晶界,在腐蝕前可在550℃±10℃回火1h。這種方法適用于直接淬火硬化鋼。
(5)網狀滲碳體法。將試樣在820℃±10℃加熱,保溫30min以上,爐冷到下臨界點溫度以下,使奧氏體晶界上析出滲碳體網。經磨制和浸蝕后顯示奧氏體晶粒形貌。這種方法適用于過共析鋼。
(6)網狀珠光體法。采用適當尺寸的棒狀試樣,加熱到規定的淬火溫度,保溫后將試樣的一端在水中淬火,經磨制和浸蝕后可以看到細珠光體網顯示出的奧氏體晶粒形貌
下一篇:物流包裝檢測?介紹
- 第三方檢驗機構解析:定義、作用、資質與選擇指南
- IP65 防水等級測試標準詳解
- 金屬材質分析全解析:方法、標準與應用
- LED燈具可靠性試驗方法 ——GB/T 33721—2017 標準權威解讀
- 粉塵涉爆檢測方法與標準體系解析
- 低壓成套開關設備和電控設備基本試驗方法 ——GB/T 10233—2016 標準技術解析
- 電子設備用固定電阻器 第1部分:總規范 ——GB/T 5729—2003 標準技術解析
- 旋轉電機整體結構的防護等級(IP代碼)分級
- GJB 150.2A-2009《軍用裝備實驗室環境試驗方法 第2部分:低氣壓試驗》核心內容、試驗目的、程序及要點的詳細解讀
- GB/T 3075—2021《金屬材料 疲勞試驗 軸向力控制方法》技術詳解


